南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途中,在生长 [复制链接]

1#

“老衲男人,男,29岁,上海,解脱。同志,因为伴侣出了车祸,受不了相思之苦只身作陪。”

这是我在构思我的影片《早春》之前对于这个男人的全部了解,仅此而已。可一开始我便认定了他会成为我下一步片子的男主人。因为他让我想到南康白起——网络作家,因其男友与女人结婚,立下誓言,等对方到三十五岁,结果不到日子,便心灰投湘江而死。

我不是同性恋,我周围的朋友里也没有同性恋。可我就是对此二人着迷不已。不仅仅因为他们特殊的身份、相似的经历,更因为他们做到了两件事,两件我想不到更做不到的事:爱上难以厮守到老的人,然后,为他而死。

提到《早春》,便不得不提到片中流过的民谣——陈鸿宇,《途中》。在构思《早春》的一大段时间里,这首歌曲已经被我单曲循环了不知道多少次。而歌曲结尾的一句“早春不过一棵树”更是一直使我不能平静。

某天整理老衲资料,猛地发现老衲与其伴侣最后聊天记录的截图,对方署名恰恰就是“一棵树”,冥冥之中是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巧合,于是当机立断:这一定便是片子的主题曲了,而“早春”也于情化为片名。而后又因有感于南康的文字:“干脆做个最实际的人,在夜晚拥抱接吻,天亮就成陌路。”忽地有抑制不住的泪水涌出,即刻作出如下文字,而后又加之于片中:

人世早春不过一棵树,

还是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看万物生长。

隐忍地爱与活,

从浪漫到死亡。

烧焦来时的行囊,

你我的风浪。

寄到再回不去的家乡。

大口呼吸,

直到我再不见日月星辰欢唱。

愿天堂的光芒亲吻大地,

愿大地草长莺飞直到永远,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逝者安好,

老衲,南康。

个人看来,电影也好,纪录片也好,都是自我表达的一种途径,如果深究体裁,《早春》既不算得是电影,也算不得是纪录片,可我从一开始便没有在意这个问题,因为在起初构思的时候,我便清晰地意识到:此次做片将会成为我的一次汹涌、猛烈的情感风暴。其目的便是一次纯粹主观化的情感宣泄,我告诉我“我要打动我自己!”。

而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我确实也享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表达的快感——将自己、老衲、南康融为一个复杂、鲜血般生动的整体,再用主观、个人化的镜头语言予以表达的快感。这快感于我,与其说是表达抑或情感宣泄,到更不如说是一次自我总结与革命。从策划,拍摄,再到剪辑,我似乎经历了一次从挖掘、深入、剖析,到反思: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反思自己精神的所作所为的过程。同样令我兴奋不已的是最终我真的被《早春》打动。

起初在构思的时候,我便将影片定义为一部私人性的作品。一方面是我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经历融入了一些虚构的情节、主观化的镜头语言、以及重于表达与死者有共鸣的情境。另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说,我表达的初衷是情感的释放以及对自我的反思。

所以当一切结束,看片子导出的进度条缓缓推动时,我觉得一切便已结束了,至于成片质量高低,他人的观影反应、评价,于我已无任何意义,成片虽略显稚嫩,从专业角度看实有欠缺,但我依然在成片的过程中实现了情感宣泄、自我总结与反思,这便够了,若它不值得你喜欢,我会笑笑了之,如果你能碰巧感动于我赋予其中的情感与观点,我自当感激不已。

在途中,在生长。

我仍在途中,

那么你呢?

口條愿意做你众多佳肴中的一包小小辣条

多嘴多舌

文艺狗的精神慰藉

鸡汤中的辣条鸡汤,反鸡汤中的战斗鸡

宇宙中心呼唤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